【太湖明珠网12月20日】春赏梅花、夏观睡莲、秋看菊红叶、冬品腊梅,经过十年的建设,如今江南大学校园里一年四季都是一派交苍叠翠、鸟语花香的景象。12月19日,记者了解到,作为“江南大学文化书系”的第一本出版物——《绿色情怀》一书已出版发行,该书详尽记载了江大蠡湖校区建设十年来的生态园林环境,展示了曲水流觞的生态校园的植物文化,堪称一本“绿色地图”。
每种植物对应一句名人诗词
“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科属银杏科、银杏属;分布于中央大道南段、世纪广场、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教楼南侧等; 由刘晓红老师、校友等捐赠……”这是《绿色情怀》 第一页介绍银杏的主要内容。
从物种的产地习性、绿化效果、观赏价值到校园分布,编者还将每种植物一一对应配以名人诗句,以此带来科学与文化融合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葡萄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诗人李白《客中行》 里的诗句就是编者摘取来描述校园郁金香的。
文字之外,书中一张张精美的照片更将植株的整体形态、花叶果细部特征及校园布局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园林专家李云侠是本书的编者之一,十年来她记载了校园的一草一木,从上万张照片中精心选取了几百张有代表性的作品收录书中。
李云侠介绍,江大蠡湖校园从2003年开始建设,现在正是回眸总结“十年树木”成果的时候,让“树木”的色彩斑斓为“树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启迪与营养,正是此书的编撰初衷。
十年培植10余万株花木
据介绍,江大蠡湖校区十年前是田园零落、鱼塘密布、树木稀少、厂房林立。当年,何镜堂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确立了“生态校园、曲水流觞”的设计主题,着力打造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地域化、生态化的江南水乡园林式新校园。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接着提出“一心、二轴、三带、五公园”的景观园林规划方案。经过十年的精心建设,一个大气又美丽的新校园终于成形,傲然屹立在长广溪畔、太湖之滨。
除了在3200亩的土地上如期完成105万平方米的楼建之外,校园绿化覆盖面积已超过40%。通过引种、移植、接受捐赠以及保留原树种等方式,建设者们培植了400多种、10余万株花木。
后乐园、艺林园、名人园、南阳亭……冬日午后,记者见到学校的9个园林景观园中,到处都是师生们休闲、散步的身影。赤马嘴南、留学生公寓东侧、校园东南侧……6大苗圃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2011年为校园绿化补植苗木万余棵,被称为“绿色银行”。此外学校还建造了牡丹园、玫瑰园、郁金香园等6个特色花卉专类园,其中牡丹园有50多个品种、8个色系、500多丛牡丹,是无锡市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色系最丰富的牡丹集中观赏区,盛开之时吸引众多市民慕名观赏。
如今,走进江南大学,江南大道、中央大道两旁的榉树、银杏、香樟绿冠成荫;小蠡湖、水街之滨修竹丛丛; 桂花、樱花、玉兰、杜鹃,一年四季的花卉在这里都能找到。“校园实在太美了!”商学院大四学生杨旭说,班里已经将明年毕业照的地点定在了郁金香园,穿着学士服穿行在花丛中拍照的效果一定特别美。
未来重点研究生物防治技术
“这个花团锦簇的校园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李云侠介绍,学校打造了“一个中心、两支队伍”来进行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其中,校园环境中心由一支专业性强、熟悉校园环境,并具有研究生学历及多年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两支队伍分别是无锡天景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和无锡锡惠园林养护公司。在绿化投入上,光每年的养护费用就达200多万元。
明年年底前,学校还准备建成一个约800—1000平方米的百草园,配合药学院、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让学生们开拓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李云侠建议校学生会、共青团可以组织学生认养活动,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养护知识,并希望在不同季节里参与举办不同的花展,诗展、画展以及开展相关研讨会,用实际行动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环境。
“今年雾霾天,学校里的空气要比外面好得多,可以说这些植物在净化空气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李云侠表示,绿色大学建成以后,下一步的重点将放在对校园树木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争早日实现无公害养护。
据悉,《绿色情怀》 一书只是《江南大学文化书系》 丛书的第一本出版物,学校拟用2—3年的时间,陆续推出植物文化、景观文化、博物文化、艺术文化和师德文化等一系列书籍,打造兼具时代特征与江南特质的文化精品,积极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营造高雅和谐的文化氛围。(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