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初入校史馆,一分懵懂,两分忐忑,余下七分俱是豪情满怀。面试通过后,衡老师把我喊到校史馆,教授我基本的校史展览馆讲解之道,包括校史内容、讲解艺术等。同时赠予我讲解稿一册和《江南大学史》一本,嘱咐我回去潜心通读研究,多多锻炼,尽快熟悉校史讲解内容,真正参与到工作中来。同时提出更高要求,要更多了解老一辈严谨科学态度和大学精神的内涵,成为传承优良校风学风的传播使者。
刚开始,我对校史讲解颇有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儿。工作没几个星期后,在我的一个值班日,我很惊喜地遇到我的同学来参观校史馆,于是便做起了“小讲解员”,兴冲冲地为同学讲解校史。第一次独立讲解校史,花了有四十分钟的时间,一路讲来,磕磕巴巴,但还是尽了我最大努力,将我少量的对校史的所知都呈现给他们。因为都是同学,心理上会亲近很多,所以带他们参观校史馆时,边讲解边讨论边笑,气氛热烈。结束后,同学们对我的讲解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这使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热衷于研究校史馆内大大小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以帮助我更好地把这些东西介绍给来访者们。
而之后,我则不断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校史知识储备,锻炼自己讲解校史的能力。
一次,放小长假,在校史馆一起工作的同学大都回了家,或者不在学校。而刚好有校友要来参观校史馆,我便兴冲冲地去报了名。提前联系参观负责人,仔细准备讲解的内容,从如何开场到如何收尾,整个讲解流程在心理梳理了五六遍。然而真到了讲解那一天,心里还是很紧张,“不管怎么样”,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都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和约好的负责人一起到图书馆,打算先开馆准备好。到了图书馆门前,我和负责人突然尴尬地发现图书馆门前贴的通知,写道“假期前三天,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开馆”。我又联系了指导老师,还是没办法开馆。负责人安慰我说,“没关系,那我就带他们在新校区转转好了”。无奈之下,我也只能黯然回去。第二次,有在我校开会的来宾,会议结束后要来参观校史馆,我报名讲解。然而,马上到了约定好的时间,负责人突然来电话说,“会议延迟,就不参观校史馆了”。可能是“好事多磨”,来校史馆的第一学期,我总共报名了两次接待参观团的活动,但均以“参观取消”告终。尽管如此,在讲解准备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复习资料、背诵资料、搜集资料,并且不断承受来自心理上的压力和折磨。这个充满了各种复杂滋味的过程不仅巩固和丰富了我的校史知识,还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我想,无论是学校的先贤学者还是新旧校区的变迁以及相关的奇闻异事,都等待着我去发现和探索。
初接触校史,我甚是心悦;为来宾讲解校史,我以此职为豪。
经过一个学年的锻炼,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菜鸟”终于成长为一个能独立讲解校史且评价都还不错的正式讲解员。
接受的参观团越来越多,讲解变得越来越熟练,即使不用提前做功课,我也能带参观团走一圈校史馆,说个“头头是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越来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不久之后我便发现自己因此而犯下了多少弥天大错。
有一次,我接待一个校外团体参观,在讲到第二展厅的一个实物“古越龙山黄酒”时,我介绍道,“这是古越龙山,是茅台集团在2008年五十周年校庆时送给学校的礼物。”而刚讲完,我突然惊恐地发现陈校长就站在我的身后。陈校长笑着说:“感谢大家的参观,我再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是古越龙山,产自浙江绍兴,是我们江南大学五十周年庆时老校友赠送。它里面包含了一个女儿红的故事。南方人家生了女儿时,就会酿一些酒,埋藏于地下。待女儿长大出嫁时就掘酒请客,形成风俗,故取酒名‘女儿红’。这里面也包含着校友们对江南大学的繁荣发展怀有的殷切期望。”听到这里,我霎时羞愧红了脸。“天哪!那我之前岂不是都讲错了!”我羞愧地一直低着头,恨不能在地上盯出个缝将自己埋进去。这件事情给了我极大的冲击。
这次的受挫让我学到:校史是历史的一部分,它真实可靠,有迹可循,同样也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在为来宾讲解校史时,一定要讲真实的、确定的、无争议的、经学校考证确认的校史,而不能道听途说,无知而妄言。这是我们作为校史讲解员的一个基本操守——不妄言。从此,我对校史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我心悦她,亦敬重她;因为心悦,所以更敬重。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对这句笛卡尔的名言,我现在深有感触。两年来,校史讲解经历越多,校史讲解越多,了解校史越多,我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在这浩淼的知识海洋中,我如一条不断游荡探索的小鱼,不能窥其千万分之一。然而,我能确定的是:人,是校史最大的宝藏。
从学校创建,艰难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打响名声,无不包含着老一辈创业者和广大教师、学生、职工的心血汗水,政府和社会的鼎力支持;校址的变迁、新校区的建设又被无数的老师、学生和职工见证;原住民的奉献,老校友的捐建,无不为新的大学添光增彩。六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发源,两千年前的三国纷争和统一,八百多年前的新居民迁至,和一脉相承的江南风情风俗;一百多年前南京办学,五十多年前独立建校,十几年前合并统一,江南大学始立;主席慰问,政府支持,校友捐资,乡贤捐物,校址三迁,为择良处;教师辛勤育人,学生苦读奋斗,职工恪守职责,才有我们和谐美丽的校园。说不完的建筑,流不尽的河水,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深情······
对我们学生而言,校史是我们最不能忘却的一部分,最需要铭记的一部分。追溯校史,求根求源,鉴往知今,与时俱进。校史中所蕴含的精神,如同肥沃的泥土,会不断滋养着在其上面生长的大学。如今,我们学生尤其需要沉下心来看看我们的校史,看看不知多少人洒下热血与汗水,严谨科学治学精神一代代传承,才铸就的今日如画江南。所谓“母校”,就是说学校如同孕育我们的母亲,无论离家多远多久,她都是我们的依靠。了解校史,就是了解我们的“母亲”,在校史馆里,你才能找到对母校的归属感。
我是一名普通的校史馆讲解员,关于校史,需要我探索的还有更多。